网站首页      |     中国骄傲      |     赤子丹心      |     爱心奉献      |     和谐先锋      |     魅力风采
总编寄语      |     奋斗人生      |     商界精英      |     行业视角      |     书画艺术      |     热线联系
   特别关注 more
· 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九周年
·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三次伟大飞
· 习近平对黄群等3名同志壮烈牺牲作出重
· 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
· 宣言:改革开放天地宽
· 习近平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
· 弘扬报国志 建功新时代
· 习近平:切实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
· 中共中央追授郑德荣等7名同志“全国优
· 中央政治局会议: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
  品读 more
               
祝贺《力量神州宣传网》
 
2012.1.1.成功上线
 
  真实记录,精彩呈现,含英咀华,升华人生是力量神州宣传网创办宗旨。本网致力于打造原创精品的鲜活绽放,为美丽中国传承和传递正能量。
   
 
力量神州宣传网
 
 总编寄语
 
 邹红梅
 
 
    太阳公平照耀着每一个人,但并非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她的温暖。
    2012年1月1日,高唱着感动、和谐主旋律的“力量神州宣传网”,肩负着传播心灵力量 ,点亮智慧人生 ,彰显中华优秀儿女王者风范与善良崇高的使命,开始亮耀国际互联网。
    为方便记忆,“力量神州宣传网”简称“力量神州网”,网址采用“力量神州”的汉语全拼liliangshenzhou加域名.org组合而成。
   “力量神州宣传网”致力于打造健康向上、高品位、高质量的原创精品展示平台;致力于在浮华喧嚣世界中传播静默恒久的心灵力量;致力于拯救迷茫、麻木和受伤的灵魂,美善身心,刷新生命。
    无论置身世界的何时何地,只需要在神奇互连网上轻松点击,输入“力量神州”四个字,一系列鲜活丰满、展现中华优秀儿女博大情怀、果敢开拓、奋力向上、壮怀拼搏、成功辉煌与善良崇高的原创精品,会图文并茂,跃入视野,让繁复的心灵回归震撼!继而催生思考与行动!
    力量神州宣传网设有中国骄傲、赤子丹心、商界精英、和谐先锋、魅力风采、奋斗人生、艺林奇葩、行业视角、爱心奉献等经典栏目,立意高远、大气磅礴、智慧晓畅、隽永灵秀,泽润您挺起脊梁,骨傲世界,升华人生!
 
 
祝  贺
 
《亮耀神州:中华好儿女》
 
2017年3月正式出版发行
 
 
    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亮耀神州:中华好儿女》2017年3月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正式出版发行。
    全书分两弹一星元勋、先锋楷模榜样、精神力量丰碑、出彩奋斗人生四大部分,以弘扬中国精神为主旋律,以讲最美中国故事的方式精彩呈现,生动诠释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深刻内涵。
    读完全书四大部分,再读读书附录中的7首时代赞歌,会激情澎湃,感动盈怀;会壮志凌云,融入时代;会浩气远行,放逐梦想;会为生在伟大的中国,伟大的时代而倍感荣幸和骄傲。
 
 
 
中国梦
 
 
邹红梅
 
 
中国梦伟大
是国家的梦想
民族的梦想
人民的梦想
 
中国梦震撼
激荡人心
是中华民族奋进的目标
是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
 
中国梦亲切
妇孺皆知
是中华民族的幸福憧憬
是中国人民的向往期盼
 
中国梦深邃
与世界梦相通
吸引世界目光追随
共同筑梦
 
中国梦美好
无止境
造福人类
福祉世界
                              
 
 

伟大的中国

 
 
邹红梅
 
 
伟大的中国
曾苦难深重
饱受摧残
但浴血奋战
英勇顽强
 
伟大的中国
山河壮丽
儿女优秀
文化灿烂
 
伟大的中国
自强不息
百折不挠
坚挺向上
屹立世界东方
 
伟大的中国
身经百战
沧桑巨变
无比自豪
 
伟大的中国
世界瞩目
宇宙浩叹
推动了人类文明大发展
铸就了世界奇迹大辉煌
 
伟大的中国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伟大的中国
信仰坚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
美丽中国梦扬帆起航
正行驶在更加美好道上
 
 
 
同舟共济放眼亮
 
 
邹红梅
 
 
人类拥有美善心灵
不同的思维
不同的信仰
不同的肤色
不同的语言
阻止不了人类互联互通
 
历史证明
人类因共同的梦想
团结奋进
人类因执着的追求
脚步不停
包容携手
幸福快乐
冲突战乱
凄惨毁灭
 
站在新起点
左手抓机遇
右手迎挑战
同舟共济放眼亮
同舟共挤鼠目光
 
地球是人类共同家园
只有求同存异
彼此信靠
共同应对
和谐共生
才能共绘蓝图
筑梦远航
共赢未来
相拥共享
 

                   

 

新常态
 
 
邹红梅
 
 
新常态
是当代中国步入
三叠时期的标志性特征
是当代中国在重要战略
机遇期的辩证发展规律
是当代中国领导人的
敏锐洞悉
深度思考
科学定论
智慧结晶
理论创新
 
新常态
用词自然
简洁平实
一目了然
似新春的步履
稳健和谐
铿锵有力
 
新常态
面临新机遇
新挑战
孕育新希望
新梦想
新生命
彰显沉稳创新
淡定从容
担当和勇毅
 
新常态
凸显张弛有度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动静相宜
昭示传承与发展
并驾齐驱
行稳致远
 
主动
认识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
引领新常态
投身改革创新
与祖国同呼吸
共命运
是时代赋予的
神圣使命
 

 
  
一带一路
 
 
邹红梅
 
 
丝绸之路经济带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简称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
是力量中国的宏伟构想
是友善中国的深情倡议
是责任中国的积极行动
是惠国惠民的福祉福音
 
一带一路
弘扬着历史
传播着文明
承载着梦想
开启着未来
让中国梦
亚太梦
世界梦
紧密相连
可感可触
 
一带一路
倡导
共商
共建
共享
致力于
政策沟通
设施联通
贸易畅通
资金融通
民心相通
触动心灵
催生行动
是实现突破
跨越腾飞的新引擎
 
一带一路
张开双臂
敞开胸怀
竭力打造
政治互信
经济融合
文化包容
利益共同体
责任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是促进持久和平
共同繁荣
安享幸福和谐
互联互通的重要纽带
 
一带一路
呼唤真诚融入
共同筑梦
泽被众生
普惠世界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中国军威
 
 
邹红梅
 
 
中国军威
是高扬的旗帜
是忘我的精神
是不屈的斗志
是顽强的拼搏
是报效的忠诚
是敬仰的丰碑
 
中国军威
典藏着英雄魂灵
壮美崇高
凝聚着英雄气慨
庄严神圣
感天动地
骨傲乾坤
 
中国军威
为国家主权而战
为民族尊严而战
为人民幸福而战
为世界和平而战
血染疆场而无惧
永垂青史
虎炳千秋
 
中国军威
英姿勃发
澎湃着激情
抒发着壮志
彰显着豪迈
演绎着雄奇
维稳
除暴安良
抵御外来侵犯
威慑豺狼虎豹
捍卫着国家和人民
 
 
 
奔小康
 
 
邹红梅
 
 
我们奋斗
是为了美好
我们努力
是为了幸福
小康是奋斗的节点
小康是努力的回报
 
小康不易
众志成城在拼搏
小康温心
精准扶贫在攻坚
创新
协调
绿色
开放
共享
是小康决胜纲领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小康不远
就在前方
正微笑
等待我们拥抱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
浩壮澎湃
奔小康
 
纵横四海
披荆斩棘
怒放生命
小康舞动中国梦旋律
 
 
 
雄安新区
 
 
邹红梅
 
 
忧国忧民
魂牵梦萦
思接千载
视通万里
悠悠赤子心
 
石破天惊
横空出世
鼓翼而飞
威震四海
涛涛巨浪音
 
生态文明
智慧宜居
造福国民
惠泽子孙
拳拳报效心
 
科学规划
智库论证
创新引领
国力打造
殷殷暖人心
 
雄安新区
让北京惊喜
让中国骄傲
让世界动心
中国改革
中国精神
中国智造
中国速度
会在此交融汇聚
中国质量
中国文化
中国标杆
中国品牌
会在此光耀天宇
 
雄安新区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丰碑
中国自信彰显
中国方案清晰
中国强音演绎
中国故事温心
中国奇迹傲立
历史会镌刻
千秋伟业的锻造崛起
人民会拥戴
雄韬伟略的恢弘永续
 
 
 
新时代
 
 
邹红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了新时代
这是领袖对继往开来的科学定位
这是伟人向世界的庄严宣告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这是艰苦探索喷薄的灵感火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了新时代
辩证思想丰饶
真理光芒闪耀
穿越锋度天下
浩阔磅礴铿锵
助力化解社会主要矛盾
贡献解决世界难题良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了新时代
人民欢呼
世界祝福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竞相飞跃盛放
全面小康
现代化
现代化强国
激情澎湃畅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了新时代
高举旗帜
不忘初心
奋进接力
富强
民主
文明
和谐
美丽
幸福微笑
 
 
 
 
 
 
   
   中国骄傲 more
· 博鳌中国雄音(现代诗歌)
· 《你也会有出彩人生》书序
· 红 船(现代诗歌)
· 新时代(现代诗歌)
· 《亮耀神州:中华好儿女》书序
· 永不褪色的光芒
· 一带一路(现代诗歌)
· 美丽中国最可亲的人
· 刘海藩:旗帜精神 亮耀中华
   特别关注  
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
 
中国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开展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纪实
 
来源:新华网
 
    “我提议,为表达对四川芦山地震遇难同胞和在抢险救灾中英勇牺牲的战士的深切哀悼,请大家起立。”
 
    4月23日,芦山地震震后第四天,抗震救灾工作正处于关键时刻。下午3时,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南海勤政殿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一开始,在习近平提议下,全体与会人员起立默哀……
 
    连日来,发生在四川芦山的强烈地震,牵动着党中央的心,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情。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沉着冷静,科学应对。一场紧张有序、争分夺秒的抗震救灾斗争,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结合过渡的大山里迅速展开……
 
“灾情就是命令”——地震发生后,党中央运筹帷幄,果断决策,及时启动一级响应机制,迅速调集各种救援力量
 
    4月20日,星期六。
 
    8时02分,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
 
    ——地处龙门山断裂带南段,震源深度约为13公里;
 
    ——芦山县已有人员伤亡和房屋倒塌,震中地区通讯不畅,四川其他地区有明显震感;
 
    ——贵州、河南、陕西、重庆等地也有震感报告……
 
    震级高、波及广、破坏重、余震多、救援难……一条条灾情信息,迅速向中南海汇集。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得知消息后,心情沉重,当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中央办公厅全面了解灾情,强调要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同时要加强地震监测,切实防范次生灾害。要妥善做好受灾群众安置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人民子弟兵始终是抢险救灾的突击队。第一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命令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立即投入全力抗震救灾,强调地震已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灾情就是命令。要部署部队迅速投入抗震救灾第一线。各救灾部队要发扬我军能打仗、打胜仗的精神,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伤员,努力防范次生灾害,积极配合地方做好受灾群众安置、灾区社会稳定等工作。同时,各救灾部队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防护。
 
    20日上午,中南海一间会议室,根据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国务院召开抗震救灾紧急会议。芦山震情的视频信号直通会场,来自各部门的灾情信息和救援动态不断汇总而至,一项项任务随即部署……
 
    地震发生5小时后——20日下午1时许,受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飞赴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心系灾区,情牵群众。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在第一时间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工作要求。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抗震救灾的战斗迅速打响——
 
    国务院迅速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国家抗震救灾应急预案迅速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响应机制。
中央军委召开紧急专题会议,传达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部署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投入四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
 
    快、快、快……从人民解放军到武警部队,从公安消防部队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从国家卫生应急队到国家矿山救援队,一支支救援队伍从北京、四川等地赶往灾区……
 
    截至4月22日18时,包括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消防干警、民兵预备役等在内的抢险救援队伍达2.4万多人,1.1万多名医疗卫生人员在灾区投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有关部门紧急行动,有力开展救灾行动——
 
    从国家发展改革委到住建部,从地震局到气象局,从交通运输部到民政部,从国家卫生计生委到水利部……有关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作出部署,巨大的能量迅速形成。
 
    在党中央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直接指挥下,四川省各级党委、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紧急行动,从第一时间救人到千方百计救助受伤群众,从物资调运到防范次生地质灾害,各项救灾工作紧锣密鼓展开。
 
    灾害面前,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能否发挥应有作用十分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灾区群众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废墟上飘扬,一支支党员先锋队、救灾突击队迅速成立。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广大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截至23日,除雅安供电恢复率在94.9%外,其他受灾地区已全部恢复供电。
 
    ——22日凌晨,在经历40多个小时的奋战后,宝兴县灵关镇通往县城穆坪镇的公路全线抢通,芦山地震后的最后一个“生命孤岛”终于不再孤独;截至23日16时,除芦山县太平镇和大川镇需迂回通行外,灾区其他乡镇全部通了公路。
 
    ——截至22日凌晨,3万余顶救灾帐篷、11.5万床棉被、1万件衣物、6240张折叠床、70万米彩条布、10万支蜡烛、9000件方便面、2000件矿泉水、3000件饼干、3000件火腿肠和70余车各类食品被运达灾区。
 
……
 
    芦山地震,举国关心,举世瞩目。四川省及有关方面多次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情况,境内外记者纷纷深入一线及时报道……信息的公开透明,传递了信心,也传递了力量。
 
    芦山地震引起国际关注,许多国家领导人和国际组织纷纷表示慰问。
 
    “我们正在全面有序展开抗震救灾工作。中国人民同心同德、协力奋战,一定能够战胜灾害、重建家园,让灾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22日,应约同俄罗斯总统普京通电话时,习近平坚定地说。
 
“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党中央反复强调“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数以万计的救援人员夜以继日,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
 
    时间宝贵,救人第一!
 
    中南海与灾区人民情相通、心相连。
 
    从“把抢救生命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救援受灾群众,科学施救,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到要求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力抢救受困群众,全力救治伤员”,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时间对救人提出了鲜明要求。
 
    在四川芦山抗震救灾现场,李克强提出,72小时黄金救援期,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搁,首先要把埋在废墟里的群众抢救出来。要把每一片废墟的边边角角都搜索到,确保一个不漏。
 
    党中央的一系列要求,为芦山地震救灾明确了工作重点。
 
    守望相助。从芦山到宝兴,从城镇到乡村,经历过汶川地震考验的当地干部群众迅速开展自救互救。
 
    ——地震发生后,芦山、宝兴县消防官兵立即投入战斗,第一时间抢救人员生命。四川省公安消防总队调集全省14个支队2150名消防官兵、450辆消防车、6只搜救犬赶赴灾区。
 
    ——芦山县人武部全体官兵不顾家人和自身安危,火速赶往房屋倒塌的废墟中救人,与此同时,200多人的应急民兵队伍迅速组成。强震发生仅仅10分钟,成都军区及四川省军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同时成立。
 
    ——携带着卫星通信设备、生命探测仪等设备,由医疗、卫生、消防等部门组成的一支支救援力量,冒着山石滚落的危险,快速向灾区挺进。一架架飞机,一辆辆列车,“绿军装”“白大褂”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需要的地方。
 
……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人民群众生命安危,总书记始终放在心头。
 
    22日,震后第三天,距离72小时黄金救援期结束越来越近。夜里10时05分,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打电话给四川省委书记、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长王东明,要求继续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要加强伤员救治工作,对危重伤员要尽可能转移到条件好的医院救治,千方百计减少因伤死亡、因伤致残。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放弃”,党中央的要求鼓舞着在前线日夜奋战的各路救援大军。
 
    ——在坍塌的废墟上,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在芦山、雅安乃至成都的医院病房,医疗救治工作在紧张进行,一个个受伤的生命得到有效救治。
 
    ——一支支救援队伍深入偏僻的乡村展开拉网式搜救,逐村逐户排查救助被困人员,确保不漏一村一人,同时千方百计救治伤员,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
 
……
 
    地震灾区余震频繁,雨水较多,次生地质灾害随时可能发生。根据历史经验,次生灾害应对不好,往往会造成再次损失。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4月22日,他作出重要指示,目前,在继续全力做好人员搜救、伤员救治、灾民安置的同时,要迅速评估次生地质灾害的破坏风险,特别要充分考虑强震和降雨叠加导致次生地质灾害加剧的情况。要组织专门力量,认真排查重点防范区域的灾害隐患,详细制定监测预警、有效撤离和应急救援各种预案,尽最大努力防范次生地质灾害造成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组组数据,凝聚着战果和收获:
 
    ——截至22日18时,抢险救援人员从废墟中救出475人。
 
    ——截至23日8时,在72小时黄金救援期内,公安消防部队共搜救遇险被困人员165人,其中生还150人,转移和疏散群众6976人。
 
    ——短短72小时,人民子弟兵先后搜救治疗群众2800多人,协助安置转移群众2.4万多人,运送各类物资1300多吨。
 
    ——截至23日19时,四川省卫生计生部门累计救治伤员15554人次,其中住院治疗6087人,已治愈出院4619人,现住院1468人,其中重症及危重症189人。
 
    ——截至22日18时,住房建设部门组织专家评估房屋建筑面积289万平方米。
 
    ——截至22日16时,国土资源系统共排查出地质灾害隐患335处……
 
“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群众冷暖系心间,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灾区各级党委、政府和救援队伍千方百计救助受灾群众,群众安置工作同步展开
 
    能不能把受灾群众生活安置好,关系抗震救灾工作全局,关系灾区人心稳定和社会稳定。
 
    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就要求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
 
    “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搞好救灾物资的调运和发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22日晚,总书记在同王东明通电话时,就确保受灾群众生活提出明确要求。
 
    强烈地震造成雅安等19个市州115个县199万余人不同程度受灾,7.8万间房屋倒塌,近26万间严重受损……
 
    震区群众的安危冷暖,党中央时刻为之挂念。
 
    地震发生后,有关部门就抢险救援、物资调拨、医疗救助、生活安置等作出紧急部署。
 
    ——确保受灾群众要有安全住所、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要做好防疫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针对当前灾区余震不断的情况,要防止余震造成新的灾害。要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也要防止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要备足帐篷、治疗用品、车辆等救灾物资,抓紧修复受损的电力、通讯、道路等设施,保证救灾力量及时、按需、准确到达指定位置……
 
    就在争分夺秒生命大营救的同时,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安置也同步展开。
 
    地震造成许多房屋内部损毁严重,已成为“站立的废墟”。加之此次地震余震频繁,许多房屋已经不能住人,尽快提供帐篷等物资,让受灾群众有安全住所,成为燃眉之急。
 
    确保群众有安全住所——中央财政紧急拨付救灾资金10亿元;民政部向灾区调运5万顶帐篷、10万床棉被、1万张折叠床;22日下午,民政部还向灾区紧急调运了200个简易厕所;23日,根据灾区需求,民政部又向灾区增调3万顶帐篷。国家发展改革委紧急向灾区组织调运油品4300多吨、活动板房1.1万平方米。
 
    目前,对因房屋倒塌和严重受损需临时安置的22.3万人,通过搭建帐篷、简易帆布房、投亲靠友等方式基本实现妥善安置。
 
    确保群众有饭吃——根据中央部署,国家粮食局紧急行动,全力以赴保障灾区粮油供应。四川省粮食部门向灾区组织调运小包装大米400吨、面粉20吨和菜油500吨,同时启动2个粮食应急加工点。目前,雅安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成品粮油可随时调运,灾区粮食供应有可靠保障,灾区每人每天补助10块钱和1斤粮……
 
    救援物资能否及时到位,运输保障是关键。地震发生后,铁路等部门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对救灾物资做到随到、随装、随运,有多少运多少,一辆辆“抢”字号专列在铁路大动脉上疾驰。对救援力量一时无法到达的灾区,军队出动直升机进行空投……
 
    卫生防疫在行动——大灾之后不能有大疫。在抢救伤员的同时,灾区卫生防疫、健康教育和心理援助工作同步跟进,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及时对灾区水源进行监测消毒、妥善处理遇难者遗体,做好死亡动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等消毒和无害化处理。
 
    公路交通不能断——交通运输部门共投入15支抢险队伍1700多人、机具800多台,随毁随抢,随毁随通,千方百计保畅通、保运输、保安全。
 
    通信联络不能断——地震造成33个乡镇中16个乡镇通信全阻。通信管理部门第一时间组织11支抢修队伍,相关企业紧急调度应急队伍和设备赶赴灾区。
 
    电力供应不能断——经电力抢修人员连续奋战,21日20时57分,宝兴县城已部分恢复电网供电;22日16时,芦山县、天全县已基本恢复供电,宝兴县部分恢复……一盏盏灯光为灾区人民带去了信心和希望。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组部向灾区拨出300万救灾党费。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各人民团体、各部门各行业企业和公益组织,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以及华人华侨、留学生、中资机构工作人员纷纷捐款捐物,灾难面前,涌动着大爱无疆的温情……
 
    4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进一步全面部署四川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工作。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指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面临的任务繁重而艰巨,要把抗震救灾作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科学的方法,坚决完成好抗震救灾这项重大任务。
 
    总书记对做好下一步抗震救灾工作提出六点要求:一是继续搜救被困群众、全力救治受伤人员;二是妥善安排灾区群众基本生活;三是抓紧做好基础设施修复和废墟清理工作;四是做好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五是加强舆论引导;六是加强对抗震救灾工作的领导。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务必靠前指挥、身先士卒,到灾情最严重、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关键时刻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共患难。注意关心爱护救援救助人员,积极为他们提供各种保障。军队和武警部队要发扬我军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顽强作风,保持旺盛斗志和持续战斗力,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继续当好突击队。
 
    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多难兴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要大力宣传这次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崇高思想、先进事迹,为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增添新的正能量,鼓舞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众志成城为实现党的十八大作出的战略部署而团结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我们的前进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风险和挑战。”“只要我们有准备,团结一心,共同应对,就完全能够从容应对征途上的各种复杂局面,战胜各种可能出现的艰难险阻。”总书记坚定有力的话语,在人们的心头久久回响。
 
    历史将见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战胜这场自然灾害,灾区人民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
上一篇:向劳动者致敬 为筑梦人喝彩    下一篇:从汶川到芦山 一个民族的砥砺前行
 友情链接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 中国长安网 | 文化和旅游部 | 中国军网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公安部 | 司法部 | 共产党员网 | 中国人大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 网信网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 | 中国政协网 | 工信部 | 紫光阁 | 光明网 | 央视网 | 中国文明网 | 中国文艺网 | 文汇网 | 国新办 | 半月谈 | 党建网 | 中国台湾网 | 求是 | 中国网 | 法制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环球网 | 国际在线 | 中国新闻网 | 凤凰网 | 人民网 | 新华网 | 中国政府网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7号
邮编:100053  
总编邮箱:llsz2011@126.com  
京ICP备11048462号